最近股票配资讯,遭巴基斯坦用歼10C击落的阵风战机,终于扳回了一局,在演习中一举击落了美军的五代机——F35。要知道,这对法国“阵风”战斗机来说,无疑是经历了冰火两重天,一方面,今年5月初的印巴空战中,3架“阵风”战机遭巴基斯坦的歼-10C,在超视距空战中击落,让阵风颜面扫地。
另一方面,局面反转,今年8月北约举行的“大西洋三叉戟-25”联合演习中,法国空军最近得意洋洋地公布了一个视频,画面显示“阵风”成功“击落”了美国F-35A隐身战斗机,同时连芬兰的F/A-18“大黄蜂”也没能幸免,一同被击落。那么为何“阵风”表现的如此反差?其真实实力究竟如何?
其实“阵风”能够在演习中“击落”F-35,主要有几个原因,其一这场“战斗”是在近距格斗的情况下完成的,在狗斗的这个距离上,“阵风”战机机动性得以发挥优势,而F-35作为隐身战机,靠的其实就是出其不意,这种狗斗,隐身性能不再发挥作用。
其二,“阵风”采用的三角翼鸭翼布局,赋予了出色的敏捷性,瞬时盘旋能力可达30°/秒,优于F-35A的25-27°/秒。同时配合“米卡”格斗导弹90°离轴发射角,使“阵风”在近距离格斗中能够有效锁定目标。
展开剩余64%其三,演习设定对“阵风”也很有利,规定将双方战机强行拉入视距内格斗(BFM),禁用超视距武器,甚至限定了交战空域。这也就是说,相当于捆住了F-35的双手,逼它用不擅长的方式战斗。所以阵风这场“胜利”的含金量有多高,可想而知。F-35的设计理念就是“先敌发现、先敌摧毁”,通过隐身和远程导弹,在百公里外结束战斗。而演习规则却将其拉入狗斗,举一个例子,这无异于“让狙击手拼刺刀”。
更何况,现代空战的发展趋势,已经明显向超视距作战转变。如果是在实战环境下,不受规则约束,那么,F-35可在200公里外,就可以探测到“阵风”,使用AIM-120D空空导弹就能够实施打击,而“阵风”配备的“米卡”导弹射程只有约80公里,在超视距作战中可能尚未近身,就被F-35击落了。
但胜负的关键除了战机本身的性能外,主要还是依靠体系的力量,举个很简单的例子,5月印巴空战的结果说明。巴方依托作战体系,形成了完整的杀伤链,印军“阵风”则显得孤军深入,虽然纸面数据好看,堪称五代机以下“无对手”,但由于缺乏体系支持,还是落败于巴基斯坦的四代机。
但话说回来,法国此次高调宣传“阵风”在演习中的表现,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,主要还是想“扳回一局”,毕竟阵风是法国引以为傲的出口主力机型,在5月印度“阵风”被歼-10C击落,就让这款“欧洲荣耀”身陷信任危机,如果不挽回颜面,那么订单可能会继续下滑。
所以实战失利后,不仅印度,估计大部分国家都会对“阵风”性能产生疑虑,所以法国急需通过宣传“击败了F-35”,来重塑形象,稳定市场信心。另一方面股票配资讯,法国可能也想借机推动“欧洲自主防务”的战略,暗示阵风可作为F-35的替代选项,减少欧洲对美国装备依赖。但无论如何,未来空战的胜负手,早已从单机性能,跃迁至体系融合,这一点,巴基斯坦应该有了更深的认识。
发布于:河南省启泰网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